淨空法语(十)

淨空法師_37

净空法语(第十页)

法语 451
內外法空即不執著,於一切法皆不放在心裡,六祖說得好:「本來無一物」。無一物就是空,雖一天到晚念一句佛號,但絕不執著。一般執持名號是事念,念得再好,只能得事一心。若連這句佛號都不執著,就證得理一心,念而無念,無念而念,雖無妄念而有正念,入此境界則為七地以上菩薩。但絕不是我們現前所能達到的境界,所以凡夫還得從有念下手,老實念佛。但得見彌陀,何愁不開悟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52
修行,在家一樣能成就,出家真正的理由,為弘法利生報佛恩,初出家時是菩薩心,後見名聞利養,心就變了,要真修行才能有真的結果。佛法百千萬劫難遭遇,淨土法門更難遇,認真修學則萬修萬人去。不能去的原因在於放不下,錯在自己,會錯佛意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53
我們生在這個濁惡時代,是共業所感,自己無始劫來的習氣,加上外面環境的惡緣,沒有不造業的。但是也有真正的好人不受環境污染,不需要別人勸勉就能夠潔身自愛,這種人都是乘願再來的大菩薩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54
現在全世界到處都有災難,沒有一個地方是真正安穩處,只有念佛求生淨土最吉祥,無論到那裡,都有諸佛護念,不會遭遇一切的災難,非常安全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55
佛經上告訴我們,上從等覺菩薩,下至地獄眾生,只要信願持名,「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所以信願持名者,是盡虛空、遍法界第一等的大福德、大智慧的人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56
阿彌陀佛的光明相好,可以使我們離苦得樂、身心舒暢、智慧開啟、清淨光明,絕對不是世間的日月可以比得上的,所以稱為「超日月光佛」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57
經上說:「佛佛道同」,十方諸佛本性的光明完全相同,但是在因地所發的願不同,所以跟眾生結的緣也就不一樣。阿彌陀佛在因地發願要救度法界一切眾生,法緣特別殊勝,所以世尊和諸佛都讚歎他是「佛中之王」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58
淨土法門是佛專門為我們這些沉淪三惡道的眾生而說,附帶為大乘菩薩、小乘羅漢而講。我們冷靜想想,自己除了五逆重罪以外,其餘的惡業都已經造盡,即使不墮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也絕對不能脫離六道輪迴,所以世尊大慈大悲,特別為我們五濁惡世的凡夫,宣講這個不可思議的念佛法門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59
「定」是念佛三昧的基礎,念佛三昧包括理一心不亂、事一心不亂,以及功夫成片。我們要把所有的念頭統統捨掉,統統放下,專心想念西方世界依正莊嚴,只要功夫成片,一定可以往生,這個境界人人都能夠達到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60
眾生無始劫來生死輪迴,苦不堪言,無法脫離。雖然過去生中我們也曾經學佛、修學淨土法門,但總是放不下,功夫不得力,所以到現在還在六道受苦。今生善根成熟,又遇到淨土法門,千萬不要再馬虎,當面錯過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61
我們歷劫的冤親債主,常常想來找麻煩,念佛人有阿彌陀佛保佑,觀音、勢至擁護,魔怨沒有辦法障礙我們往生極樂世界,所以佛光普照,就是修行的增上緣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62
我們一生到極樂世界,無始劫來沒辦法解決的問題,都能夠迎刃而解。多少菩薩、羅漢長時間的勤苦修行,沒有辦法圓滿成就。我們業障凡夫在這一生,仰仗彌陀大悲願力,就能夠立刻超越他們所有的修行,所以千經萬論處處指歸,都教我們專精念佛,求生淨土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63
見到阿彌陀佛,就是見到十方諸佛,當我們見到阿彌陀佛的時候,佛的光明、願力、神通就會加持我們,讓我們也有像大菩薩的能力,見到一切諸佛。這樣的大神通力,佛在大乘經上說,必須是七地以上的菩薩才能夠證得,但是念佛人,即使是下下品往生,承蒙佛力加持,也可以有這樣圓滿的神通威德。所以說淨宗是難信之法,讓我們能夠快速超越諸佛菩薩歷劫的修行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64
倓虛老和尚說,他一生遇到學禪的,有人得定,卻沒有人開悟;但是親眼見到念佛往生的人,卻有幾十個,可見得參禪非常不容易。六祖大師說,參禪必須是上上的根器才有資格,即使是上中根器的人都不能夠開悟,因為禪宗的標準必須要明心見性,才算成就,只有定功沒有辦法出三界。但是,如果我們以參禪的定功來念佛,很容易就可以得到上品往生。由此可知,淨土法門的確是「難信、易行」的不可思議法門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65
密宗持的是「心戒」,所有宗派裡面,以密宗的戒律最嚴格,殺、盜、婬、妄樣樣好像是在作,但是心地清淨無染,所以成就最殊勝,這是佛法中的「博士班」,必須經過這一段修學才能夠成佛。事相上不做,心裡不一定清淨;事相上樣樣都做,但是心地沒有染污,事事無礙,這是真正的清淨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66
阿彌陀佛有廣大的德能和受用,我們每個人的自性,也跟阿彌陀佛一樣有廣大的德能受用,只是阿彌陀佛的自性圓滿流露,而我們卻被障礙蓋覆住,不能透露,這是眾生的苦處,所以佛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,就是教我們去除所有的障礙,也讓自性圓滿的流露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67
阿彌陀佛的本願,與十方諸佛的大願,都是希望眾生快快念佛往生,親近彌陀。因為下從地獄眾生,上至等覺菩薩,都只有念佛,才能成佛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68
「阿彌陀佛」是我們真心本性的名號,念這個名號,真心本性就自然現前,不僅是阿彌陀佛加持,十方諸佛都歡喜護念,讚歎保佑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69
「心開」就是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。心開的時候,到處都覺得自在安樂,因為我們的自性本來就具足無量的智慧德能、才華富貴,所以樣樣都會稱心如意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70
生老病死,一切眾生都無法避免,所以佛陀教我們只有念佛,才不會被病苦惱害。一切病痛都是從妄想、執著產生的,尤其現代醫學講究「心理健康」,我們只要想佛、念佛,接受佛力加持,身心世界都會美好莊嚴,這是最圓滿的心理健康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71
魔障時時會現前,我們要有本事認真克服。魔是什麼樣子呢?魔是很可愛的,在不知不覺中,我們就很容易上了魔的當。尤 其是喜歡神通感應的人,到底他這個境界是佛還是魔呢?大家要知道大多數是魔。為什麼是魔?因為與經上講的不同。故淨宗初祖,慧遠大師於一生中,三次親見西 方淨土,所見之境界,完全與經上所說相符合,這就是真見佛。反之,所見之境界,有九成與經上吻合,只要有一分不符合經意,皆屬魔境。其次,若不與本修相應 的境界,也是假的。譬如天天念阿彌陀佛,結果藥師如來現身,這也是魔。必定要與本修相應才是勝境。又佛現的時間短,一看清楚即便消失,若現的時間長,或消 失又出現,且常常出現,擾亂清淨心,這是魔不是佛。一般初學者常有瑞相,是為增長信心故,學了幾年後,瑞相便少了。即使有境界出現,也要見如不見,絕不對 境界留戀,這就是瑞相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72
所謂自受用身,是自己用這個身體作為修行的工具,知其為工具故不執著。佛以身作身教、作榜樣,身教即是律藏,佛的經典即是言教,身口意均有教化的作用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73
世間大富貴人,比不過大梵天及摩醯首羅天的福報,但此二天心中有染,不清淨,仍屬凡夫。佛在世時,國王大臣替佛造的 精舍,富麗堂皇,猶如宮殿,但佛不執著、不染著,佛照見五蘊皆空而不壞其相,福德清淨故不住生死。佛經背得很熟也不能入佛的境界,若真受持是離世清淨 (因)不住生死(果)。了生死不是什麼玄妙的事,對世間不貪愛、不染著就是離世,起惑造業就是染著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74
有大智慧才能有斷德,斷德就是解脫。一切法的真相是空寂的,形形色色如幻如影如夢如化,想得到一點東西都不可能,故 心經說「無智亦無得」。學佛人必須要深入此中奧義。佛法是對待的,因為有煩惱才建立菩提,眾生有錯誤的觀念,佛才說正知正見,假如沒有煩惱,菩提也是多餘 的,到了無所得,心裏才是真正清淨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75
佛有藏通別圓種類不同。人想見佛,佛即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佛相,菩薩想見佛,佛即現大身,螞蟻想見佛,佛即現一隻大螞蟻,佛在六道中所現的相千差萬別。菩薩有五十一個階段,所見佛身各有不同,故經云:「隨諸眾生業報不同,心樂差別,諸根各異,而現佛身。」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76
無量定即無量三昧。定的種類很多,眼根對色塵,色塵無量無邊,有的色塵見了心定,有的見了心動;外邊有多少境界即有多少定。又如飲食,吃了,有的愛吃有的不愛吃,即是心動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77
先把得失的念頭斷掉,才能得到自在,智慧即能現前。這是我的東西,固然要珍惜,妥為保存,但是不要存慳吝之心,他人 取用,即與自己受用一樣。有的人學佛多年,天天想求智慧、求福慧,而所做的完全相反,以致一生遭遇多與願違,尚怪佛菩薩不理會他。須知大菩提心是從智慧中 生出來的,先由放下得失之心下手,就成功了一半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78
有情眾生是善知識,無情眾生也是善知識,大藏經當然是善知識。讀經聽經,各人所了解的深度不同。二人同看一部經,不在看經人學問程度的高下,在乎其發心之大小,愈是接近菩提心,入得愈深,得的利益愈大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79
經云:「不分別佛及以佛法。」楞嚴經中說:以緣心聞法,佛法亦變為所緣之法。佛是講的性,性那能分別,從相上見性,對一切相不生分別心即是功夫。一切佛菩薩均不起分別念頭,一切即一,一即一切,一與一切不相混亂。經中常說行布不礙圓融,樣樣清楚,而心中不起分別,十法界之相均是心中所生的影子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80
經云:「不分別眾生及以調伏。」眾生指六道有情眾生,及二乘權教菩薩亦包括在內,若度他們,須調理其心情,並降伏其煩惱。天天幹,盡心盡力去作,長時期去磨練,不起分別;對於惡人亦要敬重他,悲憫其一時之迷。一生無憂無慮是一件大快樂事,衣食足、生活在詩情畫意之中,真是自在;佛菩薩無時無刻不是身心自在,世間人如真明此理,必然成佛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81
人若做了一個害怕的夢,嚇得一身冷汗,實在是冤枉,因為夢本來就是虛幻不實的,何必認真?十法界一切依正莊嚴也是夢景,觀一切菩薩從初發心至等覺菩薩,其所修所行亦無處所,不可執著當以為真,一切境界現前不迷就是菩薩。如何才不迷?第一,理要通達,事亦要通達,事理都不迷是菩薩,對一切應做的事,決定要做,而絕不著相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82
年輕的時候應多吃點苦頭,愈吃苦愈好,如果福報大,留一點到老來再享受,免得老來苦,豈不甚好!如係在校青年學生,更不可只圖享受,貪玩,混文憑,而荒廢學業,如無真正技能與真實學問,入了社會必定發生種種障礙。所謂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,現在老來有結局的人,都是年輕時吃過苦頭的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83
凡夫修一切善事不能與心性相應,其效果甚微。經云「隨順堅固一切善根」,善根即有堅固之意,例如首楞嚴即一切事究竟堅固之義。彌陀經說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」,所以善根非常重要。修善事必須稱性,性是無量無邊的,一點小事情能成就很大的功德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84
施藥對於有病的人功德最大,從因果上講,施藥得無病的果報。四事供養中即有醫藥。如身體不好常常生病,若能施醫藥費幫助貧病之人,即得健康。凡夫業報之身難免有痛苦,如肯布施醫藥則身心舒暢,少病少惱,若再能迴向則與菩薩行相應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85
一經通,一切經通,一千七百則公案如有一條不懂,則全部不懂。求智慧應先求根本智,根本智求到,後得智自然現前。心地清淨,湛然不動,是根本智。讀經時把心定下來不要打妄想,一個字一個字的接著往下念,不要揣摩,可以求到根本智;若心不專一,一面讀經一面又想旁的事情,就沒有效驗了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86
一般人不了解佛是最上福田,所以菩薩供養佛,身體力行,給眾生作榜樣,願一切眾生一心向佛,常遇清淨福田。如真能遇到佛,承事供養,是多生多劫修來的善根福德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87
有人說弘法不容易,愈熱心煩惱愈多。其實不必顧慮,自行化他都要隨緣,若有他人破壞,於自己的清凈心毫不相干,是障礙了眾生的法緣;如我自己發生煩惱,說他把我的法緣破壞了,豈不又著了「我的法緣」之相嗎?自行化他應當什麼條件都沒有,他人能從何處破壞呢?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88
吾人應明瞭一切萬象均無自性,了解無自性即了解一真;果然認識一真,即入一真法界;一真法界從不動搖,我們現前就是不生不滅。見性是不生不滅的,佛的意思就是在妄相上見到一真即證入法界,才真正得到身心泰然,與心經中之「度一切苦厄,遠離顛倒夢想」之境界同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89
法身是理體,智身是般若,般苦是無分別智,無分別即不執著;心不執著,但對於善惡看得清清楚楚。不平等不能普入,即生障礙。執著最大的是人我是非,有人我是非,智慧決透不出;銷除人我是非,平等心即現前。一年比一年淡,一月比一月淡,就是功夫;若淡一分,一真法界即接近一分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90
瞋是一切逆境上發生的憎恚心,為惡業的根本,也是一切惡行所由生。瞋是障定的,定好不容易修成,瞋心一起,一切都完了。忍耐是對治瞋恚的,什麼境界現前均不能起瞋恚心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91
癡即無明,對一切事理真相不明。看起來癡的作用並非十分厲害,實際上他是煩惱的根本,很難斷掉,若真能斷掉即見性,禪家說的明心見性即指此事。修行人能照著煩惱,能察覺他,就有辦法控制他,禪家的觀心,就是觀心心所之生起,打那兒來的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92
無住就是不著。只要有我見存在,沒有辦法消盡業障;業障不懺除,心性見不到。誰障礙了道?外面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障道,是自己的業障障著了。千經萬論都說理體上湛寂,無論在什麼境界,訓練自己的心清淨不動,此「清淨」二字學成了,法身理體就得到了。有體必有用,以無心應事,對任何事情,隨心應量,恒順眾生,隨喜功德,心裏毫無成見;如果有我的見解,我的看法,我的主張,則人我是非隨之而來。心裏要空空洞洞才能普度眾生,心地永遠是清淨光明,如如不動,這才是真正學佛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93
「建國君民,教學為先」,建立國家首先要把教育辦好,教育的目的是「思無邪」,也就是讓大家都能夠有正確的思想和見解。第一個要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知道自己的身分以及應盡的義務,這樣才能達到社會和諧、天下太平。中國古代教育的功能,就在於防患未然、防微杜漸,讓大家都有共識的標準,避免大逆不道的事情發生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94
中國人講「倫常」,「倫」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有父子、兄弟、夫妻、朋友和君臣五種。君臣,在現代社會,也就是老闆和員工、上級與部屬的關係。「常」,是作人的基本德行,一時一刻都不能離開。「五常」包括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,五種德行:「仁」是推己及人,不但為自己著想,也要多為別人想想。自己不喜歡的,不要加在別人身上。「義」是義務、奉獻,不要求報酬。例如:父慈子孝、君仁臣忠,這些都是本分義務的工作。「禮」是禮節,人與人之間往來要有「禮」,禮有節度,不能超過也不能不及。中國自古以來,都是以禮治國,禮治比法治更好。「智」是理智,待人處世頭腦要冷靜,不可以感情衝動,意氣用事。「信」是守信用,人無信不立。人與禽獸不同的地方,就是因為具備這五種道德,儒家講「五常」與佛法講「五戒」的意義相同:不殺生是仁,不偷盜是義,不邪淫是禮,不妄語是信,不飲酒是智慧。雖然現代社會對於倫常道德已經不重視,但是我們身為佛弟子,還是應該遵守,因為這是常道、做人基本的德行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95
心地純正、依教奉行的人不會著魔,因為邪不勝正,著魔的人一定有很多邪思妄想,這些都是著魔的緣。所以一些喜歡感應、神通的人,就很容易著魔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96
七地以下的菩薩投胎,都會有隔陰之迷,更何況是我們凡夫,前世所造的業,不管是善是惡,遇到緣成熟的時候,都一定要受果報。所以古人說「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」,為人父母者,對於兒女的教育、為他們選擇朋友應該要很謹慎,這關係到他一生的前途,影響很大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97
凡事都要緣分,我們學東西如果沒有機緣,一輩子都遇不到善知識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98
「五濁惡世」在從前還不是很明顯,但是在現前社會是處處可見。現代人生活很苦,不是物質上缺乏,而是精神上的苦悶。每個人都沒有安全感,這是社會動亂的根源,大家不斷的造五逆十惡,種三惡道因:瞋恚心重的將來墮地獄;貪愛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的墮餓鬼道;對於邪正善惡、是非利害沒有能力辨別的墮畜生道;造的惡業愈深重,生活就會覺得愈苦悶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99
學任何事情都要下真功夫,不能只求表面好看、在文字上拼命鑽研,要真正深入身體力行,深入境界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500
真正念佛人,的確不會老、不會死也不生病。因為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心中只有佛,佛沒有病,自然不生病。如果一個人很健康,一天到晚想病,也會真的生病,所以要真正相信佛法,才能夠得到殊勝利益。我們不念苦、不想病,日子過得幸福健康又快樂;即使往生極樂世界,也是活著走的,沒有死苦。所以中國人說「返老還童」,我們真正懂得佛法的理論、方法、境界,自然不難作到。

淨空老法師


淨空法语(一)  | 淨空法语(二)  | 淨空法语(三)  | 淨空法语(四)  | 淨空法语(五)  |

淨空法语(六)  | 淨空法语(七)  | 淨空法语(八)  | 淨空法语(九)  | 淨空法语(十)  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