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法语(八)

淨空法師_38

净空法语(第八页)

法语 351
成佛要三大阿僧衹劫,是由證得初果須陀洹算起,也就是要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〈錯誤的見解〉。見惑可歸納五大類:〈1〉身見:即執著身是我。〈2〉邊見:即現代人所說的相對論,一切法相對存在等見解。〈3〉見取見:是為果上之成見。〈4〉戒取見:即因上的成見。〈5〉邪見:除上述四種之外,一切不正確的見解皆屬之。故末法凡夫障深福薄,欲出離三界,圓證菩提,非此帶業往生之念佛法門,難以成就。帶業往生,是此法門最殊勝處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52
這句佛號,念的人多,往生的人少,原因何在?在於心口不相應。若能心口相應,就能往生凡聖同居土,念到心佛相應,則品位更高。這句名號是真如本性的德號,常念即將真如本性念出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所以執持名號老實念,就是從性起修,和其他大小乘從事相上修,大不一樣。那是從心意識修,是染修,不清淨,所以見性難。念佛人得佛本願威神加持,易修易成,往生就是證果。故阿彌陀佛是自性彌陀,四土是唯心淨土。往生證果是本有的恢復,不是新的事證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53
何謂分證諸聖?聖揀別不是凡夫。須陀洹是小乘中的小聖,阿羅漢是小乘中的大聖。就斷惑程度而言,圓教初信同小乘初果,七信同小乘阿羅漢,八信、九信同緣覺辟支佛。初果、初信算是佛法裡的一年級,我們過去生生世世都在幼稚園,從來沒有機會升到一年級。今天我們遇到念佛法門,這個機緣太殊勝了,就看看我們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,往生淨土。圓教初住至等覺都是分證,惟有成佛才是圓證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54
十信:全根力而植佛種。根是五根〈信、進、念、定、慧〉五力〈由根發出力〉,是深植佛種,培育修學的根基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55
十行:十行菩薩從十住,位滿進入十行,破十品無明,道力智慧成就可觀,有能力代佛教化眾生,此階段廣六度而行佛事,度眾生就是度自己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56
有同修說自己的命不好,命運是可以改的。改造命運最好的方法,就是發願學習講經。講經說法不難,難在不肯發心。講經說法就是將身心奉獻給佛菩薩,奉獻給一切眾生,如此才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。現在國內外處處皆缺乏講經人才,所以大家果能發心講經,以功德無量莊嚴身心,命運自然轉佳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57
十迴向:十向以前是偏重在事相上修,十向以後,進入心性上修,是真實稱性起修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58
四加行:法相宗於十向之終,修四尋思,四如實觀,得煖、頂、忍、世第一法之四善根,為入正位之準備稱為加行位。此經則以泯心佛而滅數量為加行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59
人有命運,國家亦有命運。起心動念即落入數量之中,只要不起心不動念,就不落入數中,如此才能證得無量光壽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60
十地:深契真如而覆蓋涅槃,即是分證佛果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60
等覺:齊佛際,而破生相。齊是平等,際是邊際。果證實際同佛,唯行大慈,留惑潤生,廣度眾生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61
圓頓根性人念佛,必定往生,且品位不低。如果不是圓頓根性的人,就須培養,方法就是讀誦大乘經典,或專念無量壽經。先將經文念熟,然後遵照經訓修行。將經中所說之道理、教誨、境界都能應用在生活之中。時時認真反省自己起心動念,有無與經訓教誨相違,若行為與經訓不符,就要依經改正,這就叫「修行」。要真正將經上所說的全都做到,如是積功累德,自然就養成圓頓根性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62
「首楞嚴」是大定之總名。為圓教極果所證之境界,是自性本定。佛自釋為:「一切事究竟堅固」。何謂究竟堅固?就是不生不滅,不變不異的真如自性,一切法由自性流出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63
圓頓行人功業唯在初心,經云初發心時即成佛道。特別是此念佛法門,若能保持初心永無改變,此生決定成就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64
金剛經是圓教初住菩薩之境界,要破四相,離四見,金剛般若自然現前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65
七趣原無:七趣是六道再加上仙道,七趣原是從妄想分別執著中生出來的。六道眾生是假有非真有,一如夢境。古云至人無夢。有分別執著才有夢,夢境與心思有密不可分之關係,心惡作惡夢,心善作善夢。念佛人常夢見佛菩薩,孔子常夢見周公。故修行人,可由夢境檢點自己修行功夫得力與否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66
交光大師妙圓三定:〈1〉妙定:非是修成,是本來俱有,就是六根中性不生不滅。〈2〉圓定:即華嚴「入不思議解脫境〈四無礙境界〉」。亦即法華「世間相常住」。〈3〉大定:凡夫亦俱此定,與諸佛無異,唯自己不知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67
大勢至菩薩修行的殊勝功德,我們不能體會,因為心太粗、惑障太重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68
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眾生、斷煩惱、了生死、出三界的法門,沒有一法能和大勢至菩薩專修專弘的念佛法門相比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69
「以念佛心入無生忍」念佛心是因,無生忍是果。大乘圓教初住以上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都可稱為無生忍。嚴格說,如仁王經說:得七地、八地、九地的菩薩,才是無生忍位,再往上就是寂滅忍。此處無生忍通指如來果地境界。實在說,就是念佛成佛,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70
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是念佛的方法。都攝六根是收心,平常我們的心向外奔馳,對六境起貪瞋癡,被外境所牽引,心作不了主。現在把心收回來,把眼識從色塵裡收回來,耳識從聲塵裡收回來。都攝的方法,就是淨念相繼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71
禪淨雙修是淨宗六祖,永明延壽大師〈彌陀化身〉所倡。但須知當時的時代背景,彼時禪風極盛,且行者執著,故大師應化世間,於參禪現大徹大悟,再回頭專修淨業。顯示大徹大悟仍須念佛才得真實成就。故知大師開示對象是參禪者,非念佛者。若在今天大師對我們說法,必是教人老實念佛,求生淨土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72
「不假方便,自得心開」,指的是功效。「不假方便」就是不藉用其他方便法門,「自得心開」即明心見性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73
印光大師在蘇州念佛堂,不講經、不傳戒、不做法會,終年念佛到底,以輪班的方式,日夜輪流念佛,永無間斷,目的在達成淨念相繼,此乃真正念佛堂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74
不肯發心念佛是沒有智慧,真有智慧才肯發心念佛。如何知道?讀「華嚴」就知。華嚴似海,所有大乘法門均歸華藏世界,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後十一位皆念佛求生淨土。經云:「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」,「始」指初地,「終」指等覺菩薩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75
文殊智慧第一,普賢行願第一,均發願求生淨土,以阿彌陀佛為究竟歸依處,極樂世界確為一切大乘最後歸宿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76
「佛氏門中有求必應」,凡有求而不應者,定是本身有障礙,覺察障礙,排除障礙,則自然感應道交。求必如理求,如法求,若只為個人私利享受五欲六塵,則不如願。因佛菩薩不會幫你增長貪瞋癡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77
初學之人,如何都攝六根?攝根,就是修清淨心。初下手時,每天看佛像,功夫純熟時,見一切人、一切物皆是佛。專念佛號,專聽佛號,轉一切音聲皆成佛號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78
「同倫」:朋是同學,友是同志;同志是同心同願,關係密切。同志即同倫,盡虛空遍法界,一切念佛人皆是大勢至菩薩同倫。五十二同倫,乃五十二個階級,每一階級都有無量無邊的菩薩。法界中,老實念佛,發心專弘專修者,皆在此五十二同倫之中,故我等若果真發心,亦屬此五十二同倫之一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79
十信:信佛是心,信心作佛。念佛法門「信、願、行」是三資糧,信心為第一。彌陀要解中講六信,第一為信自。第二為信他。信自己心是佛,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。經云:一切眾生本來成佛。念佛就是發心作佛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80
一切法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。故一切法從心想生,往生西方不退成佛也是心想生。念頭很厲害,想什麼變什麼,念佛成佛,念貪瞋癡變餓鬼畜生地獄。十法界都是自己心想變造的,自心變現的。道理明白了,於念佛成佛才不懷疑,有把握有成就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81
十住:住在三昧,觀佛實相。三昧是定,心不散亂,定在這句佛號上,二六時中,一切時一切處,心中念念不忘這句佛號。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,就一句佛號直念下去,心真定了,妄想念掉了,就開智慧。最初效果是輕安、快樂、法喜充滿。再深就得定,即事一心不亂,就是念佛三昧。再進一步就開智慧,明心見性,即理一心不亂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82
十地:心地觀佛,地如佛地。地是心地,用心與如來果地無二無別。佛用圓滿真心,地上菩薩亦如是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83
等覺:「憶佛念佛,去佛不遠」,等覺位是在十地之上,等覺尚且憶佛念佛,何況十地菩薩。「憶」是心裡有佛,念念不失自性,自然去佛不遠。故憶佛念佛是淨宗修學最重要的方法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84
果能老實念佛,效果實不可思議。若不老實,功效就難講了。所以念佛人多,往生人少。原因是不會念,有夾雜。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云:念佛最忌夾雜。一但夾雜,就沒有效果。世間事尚且不能夾雜,何況佛法。雖不想有夾雜,但妄想不斷,故勸大家讀經,把念頭集中到經典上,常常憶念阿彌陀佛的發心、勤學、宏願、智慧、弘化成就眾生等不可思議功德。把握這個原則,應用在日常生活中,擴充到盡虛空遍法界,就是一切法都能和佛心相應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85
妙覺:「心想佛時,是心即佛」,圓教究竟佛也是心想成的,但用意識心是成不了佛的,念佛不是意識心念。此心是真心,是自本性和我們凡夫不同。念佛人的「想」為「正念」,凡夫的「想」為「妄想」。是知超凡入聖,唯有用真誠心念佛為妙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86
禮敬是性德的流露,普賢行是菩薩修行的最高準則。普賢十大願王,第一條就是禮敬諸佛。一切眾生本來成佛,所以對眾生要恭敬,如同對佛一般的尊敬,才是普賢行。所以普賢行是不容易修的,唯有真實清淨心、平等心才能修普賢行,不修普賢行不能成佛。西方極樂世界是普賢菩薩的法界,無量壽經第二章德遵普賢,明白告訴我們這個事實,大家要努力往這個目標上去提昇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89
十二如來乃阿彌陀佛之別號,亦即自性之德號,此經所說種種境界,皆是說明自身真相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90
阿彌陀佛光明善好,佛光能令眾生身心清淨;斷煩惱,開智慧。非日月光明所能比,勝於日月之明千億萬倍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91
為什麼學佛?多數人只為解決痛苦、厄難、挫折、求世間福報而學,有幾人是真為往生成佛而學!由此可知,我們心量之小。因此,我們讀經的目的,即是在激發如同阿彌陀佛之大心大願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92
常照光:淺而言之,就是時時、處處、事事都明瞭,無論何時何處,對人對事對物都覺而不迷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93
清淨光:即身、語、意三業清淨。有煩惱、妄想、執著就不清淨,必須用定慧將之除盡,則能獲真正幸福,無一切憂惱恐怖,此為自受用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94
歡喜光:是慈令安樂,是指他受用。幫助眾生離苦得樂,把喜悅讓一切眾生分享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95
安隱光:離生滅相。證得一切諸法,不生不滅。首楞嚴大定即是指一切法究竟堅固,這才是真實的安隱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96
「十二如來相繼一劫」就事相來說,是指大勢至菩薩修行的過程。但最重要的還是指表法,表行者十二時中修行不斷。我們修行常易間斷,間斷就生妄想,妄想不外名聞利養,五欲六塵,此為六道輪迴業因。天天在造作輪迴業因,當然出不了三界。佛教我們念阿彌陀佛,即是要我們背塵合覺。若能與阿彌陀佛天天接近,才能出三界。二六時中能夠不夾雜、不間斷,才是念佛的真正功夫。所以一定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。為什麼我們念佛常常會間斷?是因為煩惱習氣太重,對佛號太生疏。所以要想辦法把這個障礙消除,首先要對西方世界有真正的認識。如此信心自然堅固,願心就會加強,才會歡喜去西方淨土,對於娑婆的一切才能真正放下。如此念佛功夫自然懇切,不會間斷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97
念佛三昧:「三昧」是通稱,大乘經上講無量三昧。三昧是梵語,翻為正受,正受是正常的享受,即是禪定。心清淨才是正常的享受。念佛為因,三昧為果。念佛有事念、理念。事念即是一心憶念,也就是心常想佛,想佛的相好。古大德告訴我們可以想佛的白毫或蓮花等,若將無量壽經讀熟,可幫我們憶想。想佛的發心、佛的修持、佛的大願,有妄想就用此法對治。憶佛念佛關鍵在「一心」,能一心念佛才能有成就,用雜亂心來念佛,只是種善根而已。所謂理念,是念佛要與心性相應,理是真心本性,是一切萬法之理體。但現在我們做不到,所以還是要從事念做起。念到一心不亂,自然不假方便,自得心開。如此就達到理念了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98
念佛法門是大勢至菩薩歷劫修行中,老師教給他修學的方法,也就是「念佛三昧」。念佛的方法有很多,但可歸納為四大類:〈1〉實相念佛:實相是念自性佛。自性怎麼念呢?不是口念心想。口念心想是屬於事念,離開口念心想,我們就不知道如何念。換句話說,就是對自己真心本性真實的明瞭,就是念實相。這跟禪家的明心見性是同一境界,只是名字不同而已。參禪可以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;念佛由事念,念到理念,不假方便,自得心開。心開就是理念,就是明心見性。不入此境界是不能明白的。〈2〉觀想念佛:古人多用此法,但在像法之後很少人用。原因是佛的境界太高太微細,凡夫心粗劣,雖依經教來修,很難觀成。從第一觀到第十二觀,一觀比一觀微妙。第一日觀,觀成時,開眼閉眼一輪紅日都在眼前,一切時一切處,亦均在眼前,那時往生就沒問題了。但很難觀成。第二水觀,觀大海結冰,西方極樂世界是琉璃地,與此間翡翠相似,但實際上是不能相比的。若觀成功,則於任何地方,看起來都是琉璃地。〈3〉觀像念佛:無論泥塑、木雕或金屬鑄造的佛像,就是要天天看,把佛的相好,印在我們八識田中。修這個方法要有福報,例如家裡須設有佛堂及莊嚴的佛像,不必工作,生活有人護持,每天至少要觀八小時以上。因為離開佛像,功夫就中斷了,所以說要有福報。〈4〉持名念佛:一心執持名號,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。如此就是淨念相繼,有懷疑、有夾雜都不是淨念相繼,這就是持名念佛的秘訣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99
十方一切諸佛如來,勸導眾生往生西方,皆是以持名念佛為第一。為什麼?因持名接近實相,功德不可思議。且金剛經上說: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。以觀想成就往生後,尚須把此印象去掉,因為相是虛妄。持名則要把名去掉,因為名是假名。念佛相應,名比相容易去除,即是說明持名與實相接近,所以佛勸我們持名念佛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00
自古以來有讀誦講解研究觀經的,但依照本經來修行的人確非常稀少。從第一至十二觀是觀想念佛,第十三是觀像念佛,第十六觀是持名念佛。因此,所有念佛方法都出自本經,而我們在修的持名念佛,就是經上所說的十六觀之一。經上教我們心想佛時,是心即是三十二相,八十種隨形好,這個方法的特色,在以觀想取代妄想分別執著,只想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,不想別的。因一切法由心想生,想成了,西方極樂世界就在眼前,這就是觀想。

淨空老法師


淨空法语(一)  | 淨空法语(二)  | 淨空法语(三)  | 淨空法语(四)  | 淨空法语(五)  |

淨空法语(六)  | 淨空法语(七)  | 淨空法语(八)  | 淨空法语(九)  | 淨空法语(十)  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