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法语(五)

淨空法師_29

净空法语(第五页)

法语 201
我們往往看到一些不識字,窮苦的老太婆,好像很無知,一天到晚只知道念阿彌陀佛,看到他們往生都非常自在,有站著、 坐著、不生病、預知時至,自在的往生。這比知識分子實在高明太多了,原因就是他們都能老實念佛。反觀一些知識分子,則是一邊念佛,一邊打妄想。所謂「自古 詩人妄想多」,妄想是造六道輪迴之業,我們決不能學。修行人知道的事,越少越好;認識的人,越少越好,所謂「知事少時煩惱少,識人多時是非多」。這才明白 老太婆的老實念佛不簡單,是真有智慧的人,他們才是世間第一等人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02
真能放下,原因有二:〈1〉是宿世善根發現,如阿公阿婆,不識字而能老實念佛的人。〈2〉是對事實真相透徹明瞭者, 所謂唯上智與下愚不移,這兩種人都能做到徹底永不改變。我們是那一種人呢?不上不下的中間分子,念佛既不老實,對事實又不能透徹明白。這是最麻煩的,是學 佛的大障礙,往生成佛的因緣,錯過是非常可惜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03
無量壽經云:「一向專念」。著重在「一」,此指一心、一個方向。觀經云:「一心繫念」,繫念就是掛念。彌陀經云: 「一心不亂」。三經中所提到的名詞都不相同,但都是本經中所講的「專心憶念,攝根淨念」之意。可見淨土四經所講的方法都相同,這給修念佛法門的人,一個非 常清楚的成佛指標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04
「有淨土」即是永明大師所說的「有禪有淨土」。關鍵在一個「有」字。念佛人心中有淨土,此生決定往生。不能往生,是 因為雖念佛,但心中沒淨土,淨土是心淨,心淨則土淨。什麼時候心清淨了,就真有把握自在往生,預知時至。若能再斷惑修善,這是修福。臨終時不生病,自在往 生,這是極大福報。自私自利是惡,利益眾生是善,還有私心妄想就免不了病苦。真是一切都是自己修得的,因此要有殊勝的果報,則須有殊勝的因行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05
「清淨平等覺」是隨著我們的清淨心而累積的,故凡是有妨礙清淨心,就須即時察覺捨離。如此才能真正清淨,不但世緣要離;所有大乘佛法也不能夾雜,如此才易得清淨心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06
見佛有二種。一種是現前見,如定中見佛;如念佛止靜時見到佛像等。或夢中見這也是屬於感應。另一種是當來見,如往生時,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見佛放光加持接引,到了極樂世界花開見佛,皆是當來見佛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07
我們的心要同佛心,我們的願要同佛願。諸佛者是清淨、平等、大慈悲也。佛憐憫一切眾生,以清淨心、平等心,對待一切眾生,即是大慈悲心。故真慈平等即是佛心「真性」,真心現前,就入十方諸佛法界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08
有一生念佛不生淨土者,念佛不精誠故,生疑不篤信故,無有往生願故,不能斷貪愛故。一生念佛,為何臨終不能往生淨 土?原因有四,一者念佛時夾雜、不精、不專、不誠、時續時斷,故念佛不得往生。二者雖念佛,但對淨土仍有疑。三者口裡雖願意去,但實際心裡不願意去,仍有 牽掛放不下。四者不能斷貪愛故,眾生對娑婆世界存有貪愛,故祖師大德教大家放下一切身心世界,才能出三界,永脫輪迴。不僅世法要放下,佛法也不能執著,這 才不會成為往生的障礙。我們生生世世出不了輪迴,就是因為貪愛、放不下。現在明白了,不可再犯老毛病,否則今生又要空過了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09
念佛人要自知宿世今生,種善不種善,作惡不作惡。我們如何知道呢?可觀察自己的習氣,就能知過去生的宿習,有人習性 善良,很有善根;有人習氣重,喜造惡。佛教我們「斷惡修善」,常省察、常檢點,善的令其增長、圓滿;惡的令其除滅。此乃四正勤所講「已生善令增長,未生善 令速生;已生惡令除滅,未生惡令不生。」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10
所有一切病痛,皆從妄想執著生。妄想執著是一切病的根源,只要去除,自然身心健康,百病不生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11
人皆有業障,若無業障,就不會來這個世間,業障如何消除呢?古德開示最好的方法,就是念阿彌陀佛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12
修行著魔有二個原因:一是「宿障深厚」,欲除過去生中的業障,唯有老實念佛。二是「不用善心」,喜歡神通、感應、不 老實,這樣最易著魔。大家要知道佛菩薩皆有神通,但不用神通,因魔亦有魔通,若以神通作佛事,則成佛魔混淆不分。修行主要在修清淨心,心不清淨,魔便有機 可乘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13
求一心不亂,要有願不要有心,若一意要求一心不亂,就是妄念;妄念一起即成夾雜,故會用心者,心中只有一句佛號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14
我們處在亂世,要特別小心,人命無常,光陰比什麼都寶貴,不能糟蹋虛度。如何才能切實把握時光呢?唯有老實念佛才是真的,其他都是假的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15
念力,即是念佛圓通章所說之憶佛念佛,此種憶念確實有力量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16
本有佛性力,因自念清淨,所念的佛是自性佛,西方世界,依正莊嚴都是自性所變現。清淨、平等、大慈悲就是佛,這是本有佛心變現的。心願解行與諸佛等同,這是自性佛,就是佛性力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17
諸佛本願威神加持力:只要老實念佛,一心念佛,則受彌陀四十八願加持。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稱讚護念,縱然魔再有能力;自己業障再深重,魔也不敢變現,也不能來擾亂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18
事念到達一定的功夫,就入理念,才能見到法身與報身。若還未轉成理念,所見的只是應化身佛,祖師大德在疏論中,所說 之事一心不亂,是指上品的事一心。見思煩惱斷了,見應化身佛,非「功夫成片」;念到理一心不亂,這是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,此時所見是報身佛、法身佛, 三身都見到了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19
身近佛身:佛身是戒,戒是世間人講的規矩。佛的威儀,行住坐臥,待人處世都規規矩矩、循規蹈矩的,我們把佛的行持都記錄下來,就是「戒律」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20
心開佛心:佛心是定,佛心清淨,佛心一塵不染,六祖大師云:本來無一物。什麼都沒有是定,定起作用是慧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一接觸就通達明瞭,自然明白,這是佛心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21
華嚴云:菩提心香能除貪瞋癡等熱惱,令其具足智慧清涼。這一句不少同修都能體會,尤其是心裡不高興的時候,念一部大乘無量壽經,念幾句佛號,就能體會其清心自在。讀經越真誠,體會就越深入,所得之清心自在就更深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22
一句阿彌陀佛,不管是大聲念、小聲念、默念,他的音波震動,盡虛空遍法界。佛號具足一切善根,所謂一切善根,就是十 方世界一切諸佛菩薩所修之善根。所以念一尊佛,即是念一切佛,他的真實功德不可思議。所以真正念佛人,怎麼會不能往生呢?可惜念佛人雖多,知道它有如此殊 勝境界的人就不多了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23
清涼大師在華嚴疏鈔講十種香,首先提到的是發菩提心香,什麼是菩提心呢?菩提心是覺悟的心,第一覺悟生死輪迴之可 怕;第二覺悟念佛決定往生,往生決定不退成佛。只要把這兩件事情覺悟就是發心,「我願意離開三界,我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」,發了這樣的心,就叫菩提 心。菩提心香是自性具足的香,此香普薰法界,法界一切諸佛都聞到了,知道你發心要成佛。諸佛一定會加持,幫助你順利在此生中滿足大願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24
悟有解悟、證悟之分,解悟是明理,理論通達但未見性。證悟是自己確實悟入境界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25
三正進:用定力、智慧的力量,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,積功累德。這樣真正修行,就能在解悟後,證悟到十信位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26
菩薩修行有無量無邊的法門,總歸納成一個布施。布施就是捨,就是放下。六波羅密全是布施,布施有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。忍辱、持戒是無畏布施;精進、禪定、般若是法布施,六度總歸成一個捨字,捨得乾乾淨淨就能圓滿證果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27
小聖悟生空,破人我執,亦是證入生忍。菩薩有五十二個位次,深淺地位不等,是從放下多少而有差別。小乘阿羅漢知身是假、是空,我不可得;故我所有的更不可得,已破我執,但法執未破,故稱小乘無生忍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28
仁王經對大乘菩薩階位的名稱,不同於其他經典,他把菩薩位次通稱為忍,由此可知,在救災救難的法門中,忍辱是第一位。人能夠忍,頭腦就清淨,辨別也清楚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29
仁王經中的無生法忍菩薩有三品,七地〈遠行地〉是下品無生忍,八地〈不動地〉是中品無生忍,九地〈觀慧地〉是上品無生忍。無生忍之上是寂滅忍,其中包括了,十地〈法雲地〉是下品寂滅忍,等覺菩薩是中品寂滅忍,佛是上品寂滅忍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30
災難雖多,大家要是能忍,社會立刻就能安定,呈現和平。彼此不能忍讓,會帶來很多災難、危機。愈是動亂,愈要清淨,愈要能忍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31
功夫要從內部做起,由心性做起,所以佛法稱作內明。我們修行未能抓住重點,所以雖廣閱經論,仍不得力。然而要從什麼 地方下手呢?須從真誠心下手。如何才是真誠呢?不妄語、不說是非就是真誠。故六祖大師云: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」。念佛修行,仍然是非人我不斷,結果 就如一個漏器,功德全漏光了,修行多年也枉然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32
修淨土即是修清淨平等覺,也就是三學;清淨是戒學;平等是定學;覺是慧學,這也就是三歸依的自性三寶。清淨是僧寶,一塵不染;平等是法寶;覺是佛寶。違背這個原則就不是正法,修行便難有成就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33
八地菩薩的境界,我們業障凡夫的確沒分,但是念佛人只要信心清淨、淨念相繼,就可以達得到。阿羅漢、辟支佛、權教菩 薩都比不上一個老實念佛人,因為念佛往生極樂世界,一生就可以圓滿成佛。佛經上說,這種人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數的諸佛如來,今生因緣成熟,承蒙十方諸佛 威神加持,才能夠遇到淨土法門,一生圓滿成就,他的確是盡虛空、遍法界最有福報的人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34
佛經上告訴我們,上從等覺菩薩,下至地獄眾生,只要信願持名,「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所以信願持名者,是盡虛空、遍法界第一等的大福德、大智慧的人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35
經上說:「佛佛道同」,十方諸佛本性的光明完全相同,但是在因地所發的願不同,所以跟眾生結的緣也就不一樣。阿彌陀佛在因地發願要救度法界一切眾生,法緣特別殊勝,所以世尊和諸佛都讚歎他是「佛中之王」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36
淨土法門是佛專門為我們這些沉淪三惡道的眾生而說,附帶為大乘菩薩、小乘羅漢而講。我們冷靜想想,自己除了五逆重罪 以外,其餘的惡業都已經造盡,即使不墮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也絕對不能脫離六道輪迴,所以世尊大慈大悲,特別為我們五濁惡世的凡夫,宣講這個不可思議的念佛 法門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37
「定」是念佛三昧的基礎,念佛三昧包括理一心不亂、事一心不亂,以及功夫成片。我們要把所有的念頭統統捨掉,統統放下,專心想念西方世界依正莊嚴,只要功夫成片,一定可以往生,這個境界人人都能夠達到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38
我們歷劫的冤親債主,常常想來找麻煩,念佛人有阿彌陀佛保佑,觀音、勢至擁護,魔怨沒有辦法障礙我們往生極樂世界,所以佛光普照,就是修行的增上緣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39
我們一生到極樂世界,無始劫來沒辦法解決的問題,都能夠迎刃而解。多少菩薩、羅漢長時間的勤苦修行,沒有辦法圓滿成就。我們業障凡夫在這一生,仰仗彌陀大悲願力,就能夠立刻超越他們所有的修行,所以千經萬論處處指歸,都教我們專精念佛,求生淨土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40
佛的心量廣大、慈悲,我們看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,就是大慈悲心的圓滿流露,真正求生極樂世界,就能夠與佛的心願相通,感應非常快速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41
阿彌陀佛有廣大的德能和受用,我們每個人的自性,也跟阿彌陀佛一樣有廣大的德能受用,只是阿彌陀佛的自性圓滿流露,而我們卻被障礙蓋覆住,不能透露,這是眾生的苦處,所以佛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,就是教我們去除所有的障礙,也讓自性圓滿的流露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42
佛是老師,菩薩是學生,所以每尊佛旁邊,都有很多菩薩圍繞著,而且其中有許多是古佛示現來幫助佛陀教化眾生。「一佛出世,千佛擁護」,諸佛教化眾生,都是彼此密切合作、圓滿無礙,令大眾生起敬仰之心,願意親近佛、跟佛學習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43
阿彌陀佛的本願,與十方諸佛的大願,都是希望眾生快快念佛往生,親近彌陀。因為下從地獄眾生,上至等覺菩薩,都只有念佛,才能成佛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44
「心開」就是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。心開的時候,到處都覺得自在安樂,因為我們的自性本來就具足無量的智慧德能、才華富貴,所以樣樣都會稱心如意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45
生老病死,一切眾生都無法避免,所以佛陀教我們只有念佛,才不會被病苦惱害。一切病痛都是從妄想、執著產生的,尤其現代醫學講究「心理健康」,我們只要想佛、念佛,接受佛力加持,身心世界都會美好莊嚴,這是最圓滿的心理健康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46
凡夫都有業障,沒有業障就不會來此世間。有業障就有病苦,消除業障最快速有效的方法,就是念佛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47
所謂自受用身,是自己用這個身體作為修行的工具,知其為工具故不執著。佛以身作身教、作榜樣,身教即是律藏,佛的經典即是言教,身口意均有教化的作用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48
有大智慧才能有斷德,斷德就是解脫。一切法的真相是空寂的,形形色色如幻如影如夢如化,想得到一點東西都不可能,故 心經說「無智亦無得」。學佛人必須要深入此中奧義。佛法是對待的,因為有煩惱才建立菩提,眾生有錯誤的觀念,佛才說正知正見,假如沒有煩惱,菩提也是多餘 的,到了無所得,心裏才是真正清淨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49
先把得失的念頭斷掉,才能得到自在,智慧即能現前。這是我的東西,固然要珍惜,妥為保存,但是不要存慳吝之心,他人 取用,即與自己受用一樣。有的人學佛多年,天天想求智慧、求福慧,而所做的完全相反,以致一生遭遇多與願違,尚怪佛菩薩不理會他。須知大菩提心是從智慧中 生出來的,先由放下得失之心下手,就成功了一半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50
經云:「不分別眾生及以調伏。」眾生指六道有情眾生,及二乘權教菩薩亦包括在內,若度他們,須調理其心情,並降伏其 煩惱。天天幹,盡心盡力去作,長時期去磨練,不起分別;對於惡人亦要敬重他,悲憫其一時之迷。一生無憂無慮是一件大快樂事,衣食足、生活在詩情畫意之中, 真是自在;佛菩薩無時無刻不是身心自在,世間人如真明此理,必然成佛。

淨空老法師


淨空法语(一)  | 淨空法语(二)  | 淨空法语(三)  | 淨空法语(四)  | 淨空法语(五)  |

淨空法语(六)  | 淨空法语(七)  | 淨空法语(八)  | 淨空法语(九)  | 淨空法语(十)  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