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法语(七)

淨空法師_41

净空法语(第七页)

法语 301
「素食」是培養我們的大慈悲心,不與一切眾生結冤仇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02
我們念佛要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,才是真正的尊敬佛。不僅是對佛,在日常生活中對待一切人、事、物也要用同樣的恭敬心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03
佛教的興衰,與國運關係很密切,這點我們只要留心歷史就可以知道,一般人觀念錯誤,以為誦經拜佛就可以消災,其實不然,「佛氏門中有求必應」是教我們要遵守佛陀的教誨,如法修行,自然能夠有求必應,祈福消災是果報,所以要認真修因才能夠得到果報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04
「緣」很重要,世出世間法都在一個「緣」字,能夠認識緣,一切法就不會有障礙,這是佛法常講的「觀機」。能夠真正把「緣」字參透,世出世法自然得到大自在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05
我們對於因果道理雖然有信心,但是未必是很深切的信心。深信因果的人,一定會百分之百做到,做不到表示我們還沒有深信。為什麼信心會不深切?因為凡夫迷惑顛倒,不明白事實真相,起心動念第一個就想到自己的切身利益,所以不能深信。如果深信,佛告訴我們,這個身體是假的,既然身體是假的,身外之物那有一樣是真的呢?只有「因果」才真實。佛經上說,身體是果報,身相、容貌、健康屬於正報,生活享受及一生的遭遇是依報,這都是自己前世種的因,今生自己受果報,誰都沒辦法超越,只有深信因果的人才能夠超越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06
我們平日的言行舉動,都要想到利益眾生。對眾生有利益的,就應該說、應該做;對眾生沒有利益的,我們不去說,也不要做。換句話說,對於是非善惡我們心裡很清楚,但是取捨之間,一定有分寸,這就是戒定慧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07
佛在大小乘經典裡面常常告訴我們福報有三種:「財富」、「聰明智慧」和「健康長壽」,這三種福報,古今中外每一個人都喜歡、都要求,但是要修善因才能夠得善果,因為因果定律是真理,連佛菩薩也無法扭轉。今生發大財的人,前生財布施修得多;前生法布施多的人,得聰明智慧;無畏布施多的人,得健康長壽。所以這三種布施是因,財富、智慧、健康長壽是果報。所以有些人不需要工作,財源滾滾而來;有些人工作得很辛苦,卻貧窮過了一輩子。一般人以為是命運在操縱,其實這就是因果定律,自作自受,只有深信因果的人,依教修行,勤修三因,必得三果,才能夠扭轉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08
我們時常讀經,提醒自己「生死事大,無常迅速」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下定決心求生淨土,這樣才達到讀誦經典的目的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09
什麼是「進步」?改正缺點、發揮優點,就是真正的進步。為什麼會「一代不如一代」?就是專學壞的、不學好的,這是愚癡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10
佛法是平等法,有我也有別人,大家一律平等,我不比別人高,別人也不比我低。所以法門沒有高、下。有高、下的是眾生的根器。佛法所謂「契機、契理」,契機就是要選擇適合自己根器的法門修學,才容易成就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11
在末法時代修行,我們要認清環境,古時候與現在社會的生活方式、環境背景不相同,所接受的教育也不一樣。所以在佛陀時代,弟子們是「共學」但是沒有共修,大家一起聽佛說法,然後回去各自修行。佛教傳到中國以後,有大德提倡「共修」制度,因為那個時候,中國是農業社會,生活安定,而且是大家庭制度,從小就接受五倫、十義的教育,一個家庭就是一個團體、一個組織,由家長總管人事,有條不紊。以這樣的背景出家,加入僧團,自然彼此互相尊重,盡本分、負責任,遵守五德、六和,所以共修容易成就。反觀現代人強調民主、自由,互相不能侵犯,情形當然不一樣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12
凡事都是機緣,阿彌陀佛建立極樂世界,提供十方有緣眾生最圓滿的修學道場,我們建立這個小道場,也是為有志於淨土的同學來修習。我們念念是為弘揚淨土法門。完全的犧牲奉獻,培養專修、專弘的人才,絕對沒有一點私心。我們的目標在西方極樂世界,所以一定要與阿彌陀佛的心願解行相應,才能夠往生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13
一個人的成敗,與他的心量有很大關係。念念都是為一切眾生,決定成功;念念只想到自己、名聞利養,凡事損人利己,就註定失敗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14
我們擷取典籍的菁華是修大善,專心一意是修定,取捨精當是智慧,遠離一切分別執著,圓修戒、定、慧,這是真正的圓頓大法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15
讀書等於是跟古聖先賢交朋友,聽他們的教導。讀多了,一定開智慧,做事就會謹慎,不敢貿然行事。中國文化能綿延五千年,在於知識分子的共識很高,思想見解很接近。從前讀書人大多數都讀孔孟書,而且不管學不學佛,也會讀佛經,因此大乘佛法對中國也有很深遠的影響,所以彼此都有很高的共識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16
學佛最重要的是建立信心,然後依循一條正確的道路修行,所以佛陀要講經說法四十九年,我們從他的行誼才知道學問之重要。一個人如果不讀書不明理,與大眾相處,思想、見解沒有共同的標準,各人依各人的意見,僧團必不能和合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17
中國古人說:「道」喪失後有「德」,德喪失後有「仁」,仁喪失後有「義」,義失後有「禮」,禮喪失後就會天下大亂。「道」是自然,「德」是最高的涵養,「仁」是推己及人,「義」是盡義務而不求權利,「禮」尚往來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18
眼光要往遠處看,不要只看眼前。年輕時懂得把握時間讀書,充實自己的德行、學問,修福修慧,親近善知識,增長見聞,晚年才會有福報。人要有遠慮,我對別人好,人家也對我好;我照顧老人,將來自己年老,也會有人照顧我;懂得愛護年輕人,年輕人也會愛護我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19
印光大師常說,要救這個世界,只有普勸世人深信因果,如果大家都相信「善有善果,惡有惡報」,起心動念就會收斂,天下自然太平。真正深信因果、積善修福,即使遇到大災難,共業中還會有別業。所以大師一生極力提倡「了凡四訓」、「感應篇」,真正是大慈大悲、用心良苦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20
古德教我們「聞謗不辯」,世間自有公道,何必辯白!這是一個仁人君子的胸懷。「來說是非者,便是是非人。」凡事一笑了之,讓時間去澄清事實,俗話常說「日久見人心」,應當學忍辱仙人,打不還手、罵不還口,「忍辱」是得定的基礎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21
每個人有自己的業報,人與人都有過去世的因緣,人家侮辱我,只要心平氣和的承受,一切業障都能消除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22
真正深信因果,就不敢起惡念。看到兩個人不和,我們心裡明瞭這是他們的業報,不必打抱不平。自己遇到逆境、吃苦受罪;要知道逆來順受、隨緣消業,絕對不可以怨天尤人。否則冤冤相報,只有愈來愈慘烈。存心要仁厚,別人對我不好,自己還是保持清淨、快樂,如果怨恨在心,將來一定有苦報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23
往生不是那麼容易,要看看自己的心行與阿彌陀佛有幾分相應?如果互相違背,破壞正法,決定墮落。我們不入佛門,還不至於造這些重罪;一入佛門,造許多重罪,往往自己都還不知道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24
領導人要使大眾敬畏你又喜歡你,光靠權勢是不行的,要有德行、福報才能夠服人。所以我們看一個成功的主管、長官,即使是離職以後,部下還會時常慰問他、懷念他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25
帶人是要帶人心,時時處處都為大眾作表率典範,部下才能心悅誠服。所以不拘小節的人,不能當領袖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26
領導人有三種:第一、以德服人,部下對他心悅誠服,前途寬廣無邊。第二、倚賴前世的福報,眼前看他作威作福,等到福報享盡,一定要受苦、墮落。第三種人運用權術計謀,欺壓下面的人,一旦靠山垮臺,自己立刻就會遭受慘烈的報應。這些我們多讀歷史,都能夠看得到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27
念佛圓通章只有二百四十四個字,不僅是楞嚴的中心,楞嚴的精華,的是楞嚴之心經,亦是如來一代時教大藏的心經。若不深入經藏實難體會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28
大佛頂:比喻真如自性,自性是世出世間一切法的根本,宇宙人生一切諸法皆由此變現而生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29
十方如來清淨海眼:如來果地智慧究竟圓滿,一切諸佛所證智慧皆悉平等,故曰十方如來清淨海眼。海喻心性,眼喻智慧,唯有清淨心,智慧眼,才能照見諸法實相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30
得菩提心入遍知海:此句是所得利益。菩提心是正覺心,正覺心起用,即是無所不知,無所不能,故稱正遍知。海是比喻智境廣大不可思議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31
母喻能生,十方諸佛如何成佛,皆是由此成就,故稱佛母。此是指五會楞嚴陀羅尼神咒。現在此章,十方佛母陀羅尼咒即是指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。由此可知,彌陀名號即是十方佛母無上神咒,稱念功德不可思議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32
上上根熟眾生修行,從初發心到成佛都是念佛成就。真正明白念佛意義,死心塌地老實念。大勢至菩薩云:不假方便,自得心開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33
世間法即六道輪迴之法,出世間法即是聖人之法,即出六道輪迴之法。不論世出世間法皆一心之所變現,在華嚴即「一真法界」,般若經即是「實相」,諸大乘經中之「佛性」,「圓覺」,「真如」等。本經名「如來藏」,其實皆一心之別名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34
佛法之難,難在離相。眾生無始劫來,習氣很重,處處分別執著,不能離相。佛說法四十九年,眾生不能契入真如,實因處處著相。不執著名相才能解真實意,故眾多名相,乃佛之善巧方便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35
宇宙本體為何?是我們自己的真心,宇宙由心變現,心是能變,宇宙是所變,能所皆是一心,故能所不二,心境如如。心是無處不在。佛法教我們認識真心,真心才是自己的主人,一切萬法的真正主宰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36
迷人與悟人,念佛受用不同。迷人念佛在情識中念,只是種種善根。若念到功夫成片,亦能往生。悟人一句彌陀,則盡虛空遍法界,與十方如來相應。一句佛號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教法都在其中,無量光明神通智慧盡在此一句名號,故名號功德不可思議。一句佛號能與十方諸佛產生共鳴,感應道交不可思議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37
善導大師云:九品乃為凡夫遇緣不同而有差別,念佛不但往生有分,上上品往生我們亦有分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38
依修直趣無上菩提,故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為最勝之修行,「不假方便,自得心開」,不必藉其他方法幫助,念到功夫成熟,自然就自得心開,是其最勝之成就。其他方法,達到明心見性,很不容易。此法人人能修,皆能念到自得心開。怕的是不肯念,不如法念,所謂不如法念即是不老實念,還要加一些禪、咒、教等其他的雜行,都叫不老實。老實人一句佛號念到底,大勢至菩薩依此法而修行成就。五十二同倫表五十二階位,每一階位有無量無邊的菩薩,都依此法得成就,這條路是最快捷、最圓滿的成佛大道路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39
「正因佛性」即一切眾生之本性,一切有情無情,包括一切動植物礦物皆有。有情叫「佛性」,無情叫「法性」,它是一切法之本體,一切法都是由此流露而出。故華嚴經云:有情與無情同圓種智,因為一切法性體同,故為同一法性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40
佛見一切眾生都是佛,這是因為佛見到一切眾生的真性。我們何時見到一切眾生都是佛,自己就成佛了。同理,見一切眾生皆善,自己才是純善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41
一切法皆是本性所顯,故不分別不執著,隨拈一法皆是本性所顯,所謂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42
「真心」即是「如來密因」,能用真誠心修行便能很快成就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43
交光大師於楞嚴正脈中云:「捨識用根」。何謂捨識用根?不分別,不執著,不用眼識見,而用見性見,不用耳識聞,而用聞性聞者,是也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44
阿難尊者,所知障輕,煩惱障重,故一聞千悟。唯修行不夠精進,定少慧多,不能證果。富樓那尊者,所知障重,煩惱障輕,故雖修行證果,於楞嚴會上仍不能契入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45
智慧與聰明不同?世間人有聰明沒有智慧,這種聰明,佛法稱之世智辯聰。「智慧」是由真心流露出來的,「聰明」是由意識起用的。般若智慧即是真心起用,如此便能於一切法得正遍知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46
諸佛菩薩教化眾生有三十二應,凡夫亦有相似相,三十二應就是講經說法,對於不同人,用不同的方法開示,故無有定法可說,隨眾生根性利益不同而定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47
一分修持就有一分成就,一分收穫,有十分修持就有十分收穫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48
首楞嚴與念佛法門有何關係?楞嚴的精華在耳根圓通與念佛圓通;又觀音、勢至為西方三聖中之二大菩薩,故知其與念佛法門關係之密切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49
倓虛法師說,他一生親見念佛預知時至,立化坐脫自在往生的,就有二十多人,聽說的就太多了。禪宗大德,參禪得定的有,但「明心見性」開悟的則沒聽說過,故其修學成就難易可知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50
文殊菩薩選擇耳根圓通,正顯觀音與此土眾生特別有緣,故云「家家觀世音」。若能以「返聞自性」用在念佛,更為了義中的了義。念佛法門契合法界眾生根器,一修一切修,一證一切證。念佛一法,該羅八教,圓攝五宗,包括無量無邊的法門。其他修行方法,要證小乘初果都很難,何況深位。我等今日能聞此念佛法門,又能生歡喜心,欣然奉行,都是過去生中,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所種的善根,現前蒙諸佛本願威神冥顯加持,機緣非常難得!

淨空老法師


淨空法语(一)  | 淨空法语(二)  | 淨空法语(三)  | 淨空法语(四)  | 淨空法语(五)  |

淨空法语(六)  | 淨空法语(七)  | 淨空法语(八)  | 淨空法语(九)  | 淨空法语(十)  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