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空法师 法语

淨空法師_04

>> 净空法师简介


净空法语(第一页)

法语 1
論語說:「志於道,據於德,依於仁,游於藝。」

「藝」,用現代話來說,就是「美」,佛法講「莊嚴」。我們的生活要美化,環境也要美化。但美必須以高尚的道德為根基,才是「真善之美」。沒有道德的美,就像花瓶裡的花,很快就枯謝。

「仁」是仁慈,推己及人。人之所以跟禽獸不一樣的地方,就是能夠將心比心,處處能為別人著想,所以這是一個會意字,二人為「仁」,不但想自己,也要想到別人。

「道」, 是「諸法實相」,用現代話來講,就是「宇宙人生的真相」。「志於道」就是在日常生活中,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,有正確的了解、真正的覺悟。但是宇宙森羅萬 相,絕對不是憑思惟想像可以理解的,必須要心地清淨,捨除一切妄想、執著自然明白。心地不清淨,迷惑顛倒,就算事實真相擺在眼前,我們也看不清楚。

「德」, 是一個人心裡有「道」,外表自然流露的行為,不是假裝的。凡夫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迷惑顛倒,所以要學佛,學佛身、語、意三業的行為。佛菩薩的德行,是性德 自然的流露,我們凡夫要刻意去模仿;等到模仿得很純熟,心性也會自然流露。所以佛菩薩是由內向外的表現,我們則是從外向內學習。明白這個道理,讀書就懂得 活用而且會有心得,覺得很快樂,所以儒家說「不亦樂乎」,佛家講「法喜充滿」。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,只會讀死書,讀得再多也沒用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
生老病死,一切眾生都無法避免,所以佛陀教我們只有念佛,才不會被病苦惱害。一切病痛都是從妄想、執著產生的,尤其現代醫學講究「心理健康」,我們只要想佛、念佛,接受佛力加持,身心世界都會美好莊嚴,這是最圓滿的心理健康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
凡夫都有業障,沒有業障就不會來此世間。有業障就有病苦,消除業障最快速有效的方法,就是念佛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
魔障時時會現前,我們要有本事認真克服。魔是什麼樣子呢?魔是很可愛的,在不知不覺中,我們就很容易上了魔的當。尤 其是喜歡神通感應的人,到底他這個境界是佛還是魔呢?大家要知道大多數是魔。為什麼是魔?因為與經上講的不同。故淨宗初祖,慧遠大師於一生中,三次親見西 方淨土,所見之境界,完全與經上所說相符合,這就是真見佛。反之,所見之境界,有九成與經上吻合,只要有一分不符合經意,皆屬魔境。其次,若不與本修相應 的境界,也是假的。譬如天天念阿彌陀佛,結果藥師如來現身,這也是魔。必定要與本修相應才是勝境。又佛現的時間短,一看清楚即便消失,若現的時間長,或消 失又出現,且常常出現,擾亂清淨心,這是魔不是佛。一般初學者常有瑞相,是為增長信心故,學了幾年後,瑞相便少了。即使有境界出現,也要見如不見,絕不對 境界留戀,這就是瑞相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5
所謂自受用身,是自己用這個身體作為修行的工具,知其為工具故不執著。佛以身作身教、作榜樣,身教即是律藏,佛的經典即是言教,身口意均有教化的作用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6
世間大富貴人,比不過大梵天及摩醯首羅天的福報,但此二天心中有染,不清淨,仍屬凡夫。佛在世時,國王大臣替佛造的 精舍,富麗堂皇,猶如宮殿,但佛不執著、不染著,佛照見五蘊皆空而不壞其相,福德清淨故不住生死。佛經背得很熟也不能入佛的境界,若真受持是離世清淨 (因)不住生死(果)。了生死不是什麼玄妙的事,對世間不貪愛、不染著就是離世,起惑造業就是染著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7
佛有藏通別圓種類不同。人想見佛,佛即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佛相,菩薩想見佛,佛即現大身,螞蟻想見佛,佛即現一隻大螞蟻,佛在六道中所現的相千差萬別。菩薩有五十一個階段,所見佛身各有不同,故經云:「隨諸眾生業報不同,心樂差別,諸根各異,而現佛身。」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8
無量定即無量三昧。定的種類很多,眼根對色塵,色塵無量無邊,有的色塵見了心定,有的見了心動;外邊有多少境界即有多少定。又如飲食,吃了,有的愛吃有的不愛吃,即是心動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9
佛法說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。大悲心要建立在直心上,直心是真心,直心是道場,心中如有委曲婉轉之心即非菩提心。菩薩身口意一切造作不迷,覺悟了即與真如本性相應,心地清淨、一塵不染即與佛同。如目的在名聞利養,則說法度生,勸人為善,均成了世間有漏的善事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10
有情眾生是善知識,無情眾生也是善知識,大藏經當然是善知識。讀經聽經,各人所了解的深度不同。二人同看一部經,不在看經人學問程度的高下,在乎其發心之大小,愈是接近菩提心,入得愈深,得的利益愈大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11
經云:「不分別佛及以佛法。」楞嚴經中說:以緣心聞法,佛法亦變為所緣之法。佛是講的性,性那能分別,從相上見性, 對一切相不生分別心即是功夫。一切佛菩薩均不起分別念頭,一切即一,一即一切,一與一切不相混亂。經中常說行布不礙圓融,樣樣清楚,而心中不起分別,十法 界之相均是心中所生的影子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12
經云:「不分別眾生及以調伏。」眾生指六道有情眾生,及二乘權教菩薩亦包括在內,若度他們,須調理其心情,並降伏其 煩惱。天天幹,盡心盡力去作,長時期去磨練,不起分別;對於惡人亦要敬重他,悲憫其一時之迷。一生無憂無慮是一件大快樂事,衣食足、生活在詩情畫意之中, 真是自在;佛菩薩無時無刻不是身心自在,世間人如真明此理,必然成佛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13
人若做了一個害怕的夢,嚇得一身冷汗,實在是冤枉,因為夢本來就是虛幻不實的,何必認真?十法界一切依正莊嚴也是夢 景,觀一切菩薩從初發心至等覺菩薩,其所修所行亦無處所,不可執著當以為真,一切境界現前不迷就是菩薩。如何才不迷?第一,理要通達,事亦要通達,事理都 不迷是菩薩,對一切應做的事,決定要做,而絕不著相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14
年輕的時候應多吃點苦頭,愈吃苦愈好,如果福報大,留一點到老來再享受,免得老來苦,豈不甚好!如係在校青年學生, 更不可只圖享受,貪玩,混文憑,而荒廢學業,如無真正技能與真實學問,入了社會必定發生種種障礙。所謂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,現在老來有結局的人,都是 年輕時吃過苦頭的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15
凡夫修一切善事不能與心性相應,其效果甚微。經云「隨順堅固一切善根」,善根即有堅固之意,例如首楞嚴即一切事究竟堅固之義。彌陀經說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」,所以善根非常重要。修善事必須稱性,性是無量無邊的,一點小事情能成就很大的功德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16
凡是不變的是真的,有變的即非真。凡夫執有,二乘執空,這是凡小的毛病;大乘兩邊均不著,對於宇宙人生一切通達,謂 之般若。無始以來,我們被煩惱所熏習,實在太久了,財色名食睡是地獄的五條根,天天以五欲熏習,樂此不疲。佛法是一條很生疏的路子,豈能淺嘗而止,必須要 熏習再熏習,重覆再重覆,方能見功效。所以多聽經多看經是有必要的,不被佛法熏習即被煩惱熏習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17
施藥對於有病的人功德最大,從因果上講,施藥得無病的果報。四事供養中即有醫藥。如身體不好常常生病,若能施醫藥費幫助貧病之人,即得健康。凡夫業報之身難免有痛苦,如肯布施醫藥則身心舒暢,少病少惱,若再能迴向則與菩薩行相應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18
一經通,一切經通,一千七百則公案如有一條不懂,則全部不懂。求智慧應先求根本智,根本智求到,後得智自然現前。心 地清淨,湛然不動,是根本智。讀經時把心定下來不要打妄想,一個字一個字的接著往下念,不要揣摩,可以求到根本智;若心不專一,一面讀經一面又想旁的事 情,就沒有效驗了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19
魔在人間的時候都是學佛的,未學得好,就變成魔。學佛的人若是帶有一份貢高我慢嫉妒的心,雖然也修布施,也修禪定,有相當功夫,命終多趨向於魔道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0
一般人不了解佛是最上福田,所以菩薩供養佛,身體力行,給眾生作榜樣,願一切眾生一心向佛,常遇清淨福田。如真能遇到佛,承事供養,是多生多劫修來的善根福德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1
大乘法難行,尤其是末法時代,似是而非的佛法,老修行人亦難以分別。大乘有隨順煩惱行一說,初學佛之人不可不知。見 了性的大菩薩,為了度眾生,可以隨順煩惱行,為情勢所迫,不得已而為之。如羅什大師之吞針故事,即其一例。如一般凡夫四相還沒有破,一隨順煩惱,即入三惡 道,不但破戒而且破見。這要看自己的程度如何,幸勿自尋苦惱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2
心體說得太多,愈說愈難懂。了別之心不是真心,了別是識的作用,是妄心不是真心。偶而起來一念,無論善惡亦非真心。 心體無念,起念即非真心。言心的性甚為清淨,眾生對於心性本體迷惑,佛乃開示令入佛之境界。佛說法四十九年,講經三百餘會,其目的無非令我們認識真心;要 入這個境界,必須要把識心內所藏的無明煩惱一齊丟淨。學佛不是修心也不是修性,要知心性本來是清淨的,不必修,只要破了無明煩惱就成了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3
吾人應明瞭一切萬象均無自性,了解無自性即了解一真;果然認識一真,即入一真法界;一真法界從不動搖,我們現前就是不生不滅。見性是不生不滅的,佛的意思就是在妄相上見到一真即證入法界,才真正得到身心泰然,與心經中之「度一切苦厄,遠離顛倒夢想」之境界同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4
法身是理體,智身是般若,般苦是無分別智,無分別即不執著;心不執著,但對於善惡看得清清楚楚。不平等不能普入,即 生障礙。執著最大的是人我是非,有人我是非,智慧決透不出;銷除人我是非,平等心即現前。一年比一年淡,一月比一月淡,就是功夫;若淡一分,一真法界即接 近一分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5
覺悟一切萬法是假的就應當放下,放下即自在,放不下是顛倒妄想。往高深裏說,連佛的世界都是假的,覺後空空無大千,但是凡夫不到這個程度,最穩的辦法還是念佛求生西方,先免除六道輪迴之苦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6
不放逸:精進同三善根合起來即是不放逸(放是放蕩,逸是縱逸),就是過著有規律的生活。人若放逸就是對於貪瞋癡三毒不加節制,任性所為,肆無忌憚。不放逸剛好與之相反,是以三善根及精進為體,有防惡修善的功能。對一切善法肯認真負責,精誠集中,故名不放逸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7
瞋是一切逆境上發生的憎恚心,為惡業的根本,也是一切惡行所由生。瞋是障定的,定好不容易修成,瞋心一起,一切都完了。忍耐是對治瞋恚的,什麼境界現前均不能起瞋恚心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8
癡即無明,對一切事理真相不明。看起來癡的作用並非十分厲害,實際上他是煩惱的根本,很難斷掉,若真能斷掉即見性,禪家說的明心見性即指此事。修行人能照著煩惱,能察覺他,就有辦法控制他,禪家的觀心,就是觀心心所之生起,打那兒來的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29
無住就是不著。只要有我見存在,沒有辦法消盡業障;業障不懺除,心性見不到。誰障礙了道?外面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障 道,是自己的業障障著了。千經萬論都說理體上湛寂,無論在什麼境界,訓練自己的心清淨不動,此「清淨」二字學成了,法身理體就得到了。有體必有用,以無心 應事,對任何事情,隨心應量,恒順眾生,隨喜功德,心裏毫無成見;如果有我的見解,我的看法,我的主張,則人我是非隨之而來。心裏要空空洞洞才能普度眾 生,心地永遠是清淨光明,如如不動,這才是真正學佛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0
「建國君民,教學為先」,建立國家首先要把教育辦好,教育的目的是「思無邪」,也就是讓大家都能夠有正確的思想和見 解。第一個要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知道自己的身分以及應盡的義務,這樣才能達到社會和諧、天下太平。中國古代教育的功能,就在於防患未然、防微杜漸,讓 大家都有共識的標準,避免大逆不道的事情發生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1
心地純正、依教奉行的人不會著魔,因為邪不勝正,著魔的人一定有很多邪思妄想,這些都是著魔的緣。所以一些喜歡感應、神通的人,就很容易著魔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2
七地以下的菩薩投胎,都會有隔陰之迷,更何況是我們凡夫,前世所造的業,不管是善是惡,遇到緣成熟的時候,都一定要受果報。所以古人說「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」,為人父母者,對於兒女的教育、為他們選擇朋友應該要很謹慎,這關係到他一生的前途,影響很大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3
凡事都要緣分,我們學東西如果沒有機緣,一輩子都遇不到善知識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4
「五濁惡世」在從前還不是很明顯,但是在現前社會是處處可見。現代人生活很苦,不是物質上缺乏,而是精神上的苦悶。 每個人都沒有安全感,這是社會動亂的根源,大家不斷的造五逆十惡,種三惡道因:瞋恚心重的將來墮地獄;貪愛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的墮餓鬼道;對於邪正善惡、 是非利害沒有能力辨別的墮畜生道;造的惡業愈深重,生活就會覺得愈苦悶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5
學任何事情都要下真功夫,不能只求表面好看、在文字上拼命鑽研,要真正深入身體力行,深入境界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6
「阿彌陀經」的文字雖然淺顯,但是義理非常深奧、很難理解,只有善根非常深厚的人,雖然不求解,也能夠深信不疑、信願持名,獲得真實利益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7
現在全世界的氣候異常,顯示人心不正常,我們要在共業中修別業,真正的念佛人,必定能夠在大災難中,得到三寶的加持護佑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8
出家人萬萬不可自大自狂,對於真正有修行的在家人,要虛心求教。佛法唯「道」是尊,誰有「道」就向誰學,淺的向深的學習。佛陀時代,舍利弗、目犍連對維摩詰居士的禮敬跟對佛是一樣的;玄奘大師在印度求學時有兩位老師,一位是出家人,一位是在家人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39
出家應當求一切眾生的福報、佛教團體的福報,所以四弘誓願的第一條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如果還有「我厭惡的眾生」這就錯了。四弘誓願是我們自性的流露,如果違背自性、只求自己現前福報,那就真的錯了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0
出家人墮落得很重,單是虛耗十方善信的恭敬供養,就是極大的罪過。一定要認真修行,才能夠消業障。講經講得再多、聽經聽得再多,不肯依教奉行,業障還是不能消除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1
出家人一心修道、弘法利生,對於權勢、名利、欲塵毫無貪染,才能夠與道相應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2
一心念佛、清淨修道,是出家人的本分。凡事過得去就好,不必太計較,只要是為大眾的真實利益,功德都圓滿。凡事隨緣而不攀緣;不管錢、不管人、不管事,這是出家人的「清福」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3
要真正發心「內養五德,外修六和」,建立和合的僧團。大家互相尊重,建立共識,這是六和的第一條「見和同解」。「共識」就是大家都依照無量壽經的教導修行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4
真正愛護一個和合僧團,如果自己與大眾知見不同,就離開道場,絕對不破壞僧團。人各有志,法門平等,這樣的人有大福報,諸佛菩薩必定護念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5
真正修五德、六和,就是續佛慧命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6
自古以來,家庭、社會、國家、團體,想要興盛、長久,必須遵守兩個原則:「見和同解」以求人和,「利和同均」使大家生活水準差距不大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7
佛門道場最重要的是「五德、六和」,大家都依教奉行,這就是社會中最尊貴的團體。如果四眾弟子不能夠和睦相處,不但自己本身受害,而且是毀滅佛教、破和合僧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8
今生我們一定要有把握,決定往生極樂世界,才不枉費這一生遇聞佛法,修學淨土法門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49
無量劫來,生生世世,我們學佛都走錯了方向;只有這一世走對了。能夠遇聞「大乘無量壽經」,是第一稀有的大福報。夏 老居士說對於這個法門,能夠真正認識,專修、專弘,真正是億萬人中難得有一、二個。遇到而不能夠深信,專修專弘的,也算是有福報,只是還沒有成熟而已。大 家要珍惜這個殊勝稀有的因緣,認真修學。

淨空老法師


法语 50
提供優良的讀書環境,幫助讀書人安心求學,這是為國家培育人才,真正的大善。

淨空老法師


淨空法语(一)  | 淨空法语(二)  | 淨空法语(三)  | 淨空法语(四)  | 淨空法语(五)  |

淨空法语(六)  | 淨空法语(七)  | 淨空法语(八)  | 淨空法语(九)  | 淨空法语(十)  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