认识佛教(电子书)


发表在 佛学日志 | 认识佛教(电子书)已关闭评论

认识佛教


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。
释迦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,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。
人生就是自己,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。
知觉名佛菩萨、不觉名凡夫。
修行就是将我们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、想法、说法、做法加以修正。
佛教的修行纲领是觉、正、净。觉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净而不染。
并依戒定慧三学,以求达到此目标。
修学的基础是三福、待人依六和、处世修六度、遵普贤愿、归心净土。
佛之教化能事毕矣。

(来源: 认识佛教 小册子)

发表在 佛学日志 | 认识佛教已关闭评论

佛学网站


什么是? 什么是佛教

正确的认识佛教,对于初机很重要。  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。

假如我们对佛教的观念是错误的,把佛法认错了,即使费了许多的时间修学,到后来得不到好的结果,这样就非常可惜了!

所以我们在此流通《认识佛教》《歧路指归》《佛学十四讲讲记》等等,都是为了帮助有缘者及初学者把佛教的正确观念树立起来。虽然言未完全尽意,但是真诚的供养、真诚的发心,希望有缘的同修,都能欢喜,並得到真实的法益和受用。 阿弥陀佛。


 

发表在 佛学日志 | 佛学网站已关闭评论

印光大师开示:示修持方法



 

发表在 佛学日志 | 印光大师开示:示修持方法已关闭评论

净空法师:法身菩萨的境界,才能留下金刚不坏身


王是个形容词,在一个国家,发号施令的是国王,国王得大自在,所有人民都要听他的号令,用这个来比喻。佛是法王,于法自在,法就是能大师所说的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,法王在万法当中得大自在,没有障碍。我们学佛,最上乘法就是依据这个道理来修学。怎么学?六根接触六尘修不起心不动念,这是用佛的目标;菩萨降一个等级,有起心动念,没有分别执着;阿罗汉再降一个等级,有起心动念、有分别,没有执着。

我们现在怎么修法?把大乘、小乘合而为一,学不起心不动念这做不到,我们没有办法修,它太高了,我们学不分别不执着。吃饭,不分别菜好吃不好吃,不执着,这真正修行;穿衣服,不必想到什么样的款式、什么样的料子,不分别不执着。学佛在哪里学?日常生活当中学。处事待人接物不分别这是好人那是坏人,心目当中一视同仁,怎么看法?各各都是佛,各各都是阿弥陀佛。你真修到这样的时候,你就极乐世界修成功了。

海贤老和尚《永思集》一定要多看。你看海庆,他挑了一桶粪,大粪,在路上走路,那个路一定不大,乡村里面的小道。有一个人骑了脚踏车,速度很快,把他冲倒了,他挑一桶粪,跌倒之后那个粪泼了自己一身。这个骑脚踏车是个年轻人,骂他,旁边人来打抱不平,他就劝大家说,不是他的错,不要怪他,是我的错。对人、对事、对物真正做到真诚、平等、恭敬。海庆有口吃,说话说不清楚,所以他很少说话,但是念佛字字圆明,就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这六个字他念得很清楚,你不感觉得他有口吃。但是不念佛,说话的时候,你就感觉得他口吃很严重。

他留给我们什么启示?留下金刚不坏身。死了,坐缸六年多的时间,海贤是他的师兄,开缸,如果尸体要是腐烂了就火化,骨灰就入塔。把他缸打开一看,面貌如生,连衣服丝毫损坏都没有。他修什么?他给我们表现的忍辱波罗蜜,为我们示现的,一生以戒为师,以苦为师,这八个字他做到了。寺庙里头粗活、重活没有人愿意干的他全包了,而且做得心生欢喜。他修什么?在物质环境、人事环境里头他完全放下了,放下一切分别执着,放下起心动念。因为只有不起心不动念,法身菩萨的境界,他才能留下金刚不坏身,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。我们看这个光盘、看这个报告要能体会到。

摘自《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》第一百三十七集 净空老法师主讲

2014年11月26日 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
 

发表在 佛学日志 | 净空法师:法身菩萨的境界,才能留下金刚不坏身已关闭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