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学十四讲讲记

佛學十四講講記 01佛学十四讲表是李炳南老师特别为大专学生所编,把整个佛法做一个轮廓,简单的介绍。十四讲表共有十四个单元,具有完整的体系;前面七个单元是属于一般常识,后面七个单元是佛学。这个课程有很精密的体系,前后的顺序一脉相承,有层次、有条理;在思想上来说、在文章上来说,都是属于第一流的。
这部佛学十四讲讲记,是由净空法师讲述,藉由李炳南老居士的十四讲表,将佛法的大意阐释出来,非常适合大专学生,配合讲表与讲记,获得佛法概括且正确的认识。

 

前言
十四讲表是李炳南老师特别为大专学生编的,把整个佛法做一个轮廓,简单的介绍给同学,好像是说明书一样,佛法的说明书。
十四讲表共有十四个单元,具有完整的体系;前面七个单元是属于一般常识,后面七个单元是佛学。第一讲说明「佛」这个字的定义;换句话说,就是认识佛教。我们要想学佛,佛是什么?首先要把这个搞清楚才不致于误会,才不致于迷信。第二讲是讲研究的方法,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应用在佛法上,乃至于可以应用在世间许许多多的学术方面。第三讲是破除一些障碍,这里面略举五个例子,这五种都是学佛的障碍。在近代,诸位学佛可以说这些障碍都没有了;在当年,学生们学佛都怕人家说他迷信,所以学佛都偷偷的学。现在不会了,现在也有很多老师学佛,学佛变成很时髦,不像以前障碍多。第四讲与第五讲是讲人生观,第六讲与第七讲是讲宇宙观,这四讲是非常重要的科目。我们为什么要学佛?主要就是要解决人生宇宙的问题。
人生宇宙的探讨,就好像大夫治病一样,先要诊断病源,我们的毛病究竟发生在什么地方?知道自己有病,这才去对治,治病先得找一个好大夫。十四讲表前半部是发现病,后半部就等于治病。第八讲就是佛教的内容,等于介绍医生。第九讲到第十三讲是讲解脱的方法,好比是用药治病。这里面第九讲是属于总论,向下四讲是别论。别论里第十、十一、十二讲,这是普通的法门,我们讲通途法门,是八万四千法门的纲领。第十三讲提出一个特别法门,那就是「净土法门」,这个法门实实在在是特别的。到这个地方都是讲佛法如何解决人生宇宙的问题,如何达到佛法修学的目标。第十四讲是结论,劝勉我们要以最高度的警觉心来修学。所以这个课程有很精密的体系,前后的顺序一脉相承,有层次、有条理;在思想上来说、在文章上来说,都是属于第一流的。这是把十四讲表整个的内容结构给诸位说出。
佛教是佛陀的教育,它不是宗教,也不是学术。佛教本身称宗教是指「宗门」、「教下」;宗是宗门,就是禅宗;教是教下,十个宗派,除禅宗之外,其余九个宗派都叫做教下。如果拿佛教当作宗教看待,一开头就迷,这一迷就迷到底,麻烦就大;不但佛教真实的利益你得不到,甚至于佛教所有经典你都会错解。现在有很多外道注解《金刚经》、《心经》,简直是胡说八道,那是宗教,那不是佛法。
现在的佛法,在全世界有三种不同的形态。第一种是纯正的佛法:大概只有中国人才保存着。第二种是宗教的佛法:佛法变成宗教,在全世界相当普遍,那是迷信。第三种是学术的佛法:把佛法当作世间学问来研究,在日本特别多,走学术道路。这一变把佛法变作世间法,都不是佛法的本来面目。我们今天要找的,是找佛教的本来面目,才能真正解决问题。佛法是以破迷开悟为宗旨,以离苦得乐为归趣(结果、大用);我们也可以说破迷开悟是佛法的大学问,离苦得乐是佛法真实的果报。我们哪一个人不是希望离苦得乐?所以佛法追求的是快乐,如果学佛的人一天到晚愁眉苦脸,这佛法谁要学它?十四讲表的内容,主要就是说明佛法的宗旨与果用,所以这个小册子可以说是学佛的指南,是学佛的基础。
古人说:读书如果不能够向自家身心上做功夫,虽然是读尽天下之书也没益处。把书里的道理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,变成生活就是享受;不能变成生活那就变成书呆子,带来是苦不是乐。所以在佛门里面,古圣先贤教诫我们,闻法最要紧的是「消归自性」,修行最要紧的是「转识成智」,这两句是最好的修学态度。

第一讲 先明佛义

第二讲 研究佛学须先略知别相

第三讲 消除几种误会

第四讲 人生当前之所受(观受是苦)

第五讲 人生三际之抉祕(十二因缘)

第六讲 宇宙有情概况

第七讲 宇宙器界概说

第八讲 内容设施梗概

第九讲 方便五乘解脱

第十讲 五戒十善

第十一讲 四谛十二因缘

第十二讲 六度万行

第十三讲 行门中一特别捷径

第十四讲 吾人应有之警觉


|   佛学入门   |   歧路指归   |   认识佛教   |   佛学十四讲讲记   |   无住生心集   |   三皈傳授   |

欢迎大家下载流通  与大众分享  广结善缘  功德无量  阿弥陀佛